首页次元军旗飘扬章节

第二十二章 革命党、海军、小皇帝

推荐阅读: 邪恶力量机武风暴红楼之挽天倾混在洪武当咸鱼国民法医仙逆惊悚练习生黄金召唤师铁血残明我是剑仙

谭青云熟练的点着煤炉烧了一壶水,让同窗和朋友们围在炉旁烤火,顺便分析道:

“如今咱们大英帝国政局并不复杂。英东战争之前,帝国朝野主要有两党两派——分别是工党和保守党,帝党和后党。”

“工党和保守党因为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群众基础,所以被视为政党。两者相互制衡,前者的力量主要在地方,尤其是四大公爵控制的四个郡占据上风,朝堂上也有曹泽云组阁。后者的力量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上也牢牢把持着京畿地区、蒙郡、山郡。”

“至于帝党和后党,他们分别依附于皇帝和老佛爷,只有效忠的对象但是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成员又与工党、保守党重合,所以只能是政治派别。”

“英东战争深刻的改变了帝国朝野的政治格局。两党之一的工党直接解散,不过他们在地方仍有很强的实力。新出现的维新党声势浩大,但是以当年闹维新的那帮学生居多,除了寥寥几个大佬,维新党的骨干们才刚刚进入朝堂在基层摸爬滚打,现在还无法与保守党抗衡。而且维新党就这么点实力,内部又因为是否要实行虚君的立宪制分为保皇派和立宪派。”

“两派方面,由于老佛爷被迫退居幕后,后党这些年被亲政的小皇帝各种打压,实力大不如从前。不过老佛爷执掌朝政这么多年,未必只有摆在明面上的那点实力……”

“你问我明年帝国政局是否会很凶险,分析归纳一下朝堂里这几个政党和政治派别的倾向,你就会发现保守党、维新党和帝党都是皇帝的支持者。如果皇帝决定对地方势力动手,在朝堂中央,仅凭后党一家很难阻止。”

谭青云没有将话说透,转而将桌子上厚厚一叠印刷品分发给同窗,然后又从抽屉中拿出十来本红色封面的小本子,严肃道:

“都认真看看党的纲领,咱们组党结社不能只凭一时的血气之勇,这是要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认同的到我这边领党员证,不认同的现在就可以离开了。”

两年半的时间,谭青云用他与生俱来的人格魅力和组织能力,将在西方留学的学生团结起来,并通过长时间的交流,找到了学舍里的这些志同道合的战友。

“救亡图存,驱逐列强;创立民国,复兴大英。这本来就是我们一起讨论出来的纲领,又怎么会不认同呢!”

其中一位叫夏云华的陆军留学生直接拿走谭青云手上的证书,给其他同窗和工部的留学生分发。

最后一本证书自然是夏云华自己的。他翻开证书,看到左边顶端写着党的名称——革命党,底角印有003的编号,中间姓名、生辰、籍贯、入党时间、介绍人几栏都空着,右边则印刷着党的政治纲领。

“谭青云,为什么叫革命党?”夏云华还没来得及开口,工部派遣的留学生刘维辉就抢先问道。

“我们要革新社会,改写命运,所以叫革命党!”谭青云目光坚毅的解释道。

“革命党,这名字不错,不过为什么证书缺了002编号?”夏云华瞄了一眼谭青云那本001编号的证书,又四处看了看其他人的证书编号,疑惑道。

谭青云笑了笑,提醒道:“我们还有一位战友,不过现在还没到透露他的身份的时候。我有预感他可能会成为我们今后成就事业最后的底牌,所以此事记得不要随便泄露出去!”

新历900年1月23日,革命党在普国首都的柏林军事学院一间简陋的学舍里成立。

到会的共计有十一人,谭青云被推举为党魁,并成立了庶务、外务、军事、宣传、组织、主计六个部门。现场通过了党的章程,革命方略,决定回国后在各地区、各系统秘密发展革命组织。

似乎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新历900年上半年,帝国政局出人意料的平稳。

这种稳定背后则是暗流涌涌。

皇室成员忐忑不安的注视着威敏宫和圣白金宫的一举一动,实力雄厚的地方四大公爵则按兵不动,只有听到风声的其他地方势力在暗中相互联络,试图抱团以应对可能到来的风暴。

海军在郑诗涛老辣的掌控下,并没有卷入这些是非之中,埋头推进各项工作。

新历900年2月3日,经工部协办大臣兼大英购舰专家许景澄的考察和询价,路远提出来的练习巡洋舰分别在普国两家造船厂相继开工。

新历898年,许景澄因病辞去大英驻露国公使的职务回国。

工党解散后,帝国懂外事,懂海军,懂工业制器的人才并不是没有,但是三项都很精通的唯有许景澄一人!

经过海军部和外事部艰苦卓绝的抢人大战,勉强养好病的许景澄出人意料的被小皇帝任命为工部协办大臣,后者也因此有了一个“海军部一直想要却注定得不到的那个男人”称号。

虽然许景澄去工部任职,但是作为帝国罕有的军舰专家,考察订购三艘练习巡洋舰的重任还是交给了他。

许景澄也没有辜负海军部的期待,在听取利国、高西和普国五家造船厂的技术方案后,许景澄最终选择技术成熟并且性价比较高的普国付坚造船厂。

普国人的方案是在他们的赫拉级轻巡洋舰基础上改进一款兼具训练舰功能的小型穹甲巡洋舰。

赫拉级轻巡洋舰是普国于新历896年竣工的一款明显具有高速轻型巡洋舰性能特征的通报舰,去年刚刚被普国海军部重新归类为轻巡洋舰。

普国设计师将赫拉级轻巡洋舰的舰体放大,使得标准排水量从原来的两千吨级增长到了两千四百吨,动力系统也升级为8座新式水管锅炉,保证吨位提升后最高航速依然能够维持在21节左右的水平。

在舰型设计上,设计师参考“练习巡洋舰”概念提出者路远的建议,取消了并无多少实际意义的水下撞角设计,采用垂直舰首。

随着军舰机动能力的增强,水下撞角越来越鸡肋,不仅很难威胁到敌人,反而会在恶劣的天气和混乱的指挥下,成为误伤队友的罪魁祸首。

许景澄随后提出赫拉级的指挥场所过于简陋,于是普国设计师将赫拉级原来的一根烟囱改为两根(这个时间点,许多人极度迷信军舰烟囱数量,认为烟囱数量越多越正义,战斗力越强),在前部烟囱和前桅杆之间的艏楼甲板上设置了舰桥和司令塔。

为了增强军舰的训练功能,设计师还在舰体中部的两座烟囱之间和后主桅后方设置了一些甲板舱室,改善了船员的生活条件。在司令塔、信号旗室顶端露天平台和舰体尾部的尾楼舱室装备标准罗经、车钟和舵机,作为指挥备份的同时方便学员锻炼操舰能力。

这款军舰被命名为应瑞级练习巡洋舰,属于轻型穹甲巡洋舰,舰长104.5米,宽12米,吃水5米,采用两座往复式蒸汽机,设计最大航速为21节。

在防护方面,应瑞级轮机舱等重要区域的穹甲倾斜面装甲厚度为60毫米,艏艉部分装甲厚度只有25毫米,穹甲顶部装甲厚度为30毫米,司令塔和主炮防盾装甲厚度为50毫米。

为了统一火炮型号口径,应瑞级采用两门单装150毫米口径主炮,分别安装在舰艏和舰艉甲板上。四门单装105毫米口径副炮耳台布置分列船舷两侧,拥有较大的射界,可以通过电发装置实现齐射。另有六门47毫米机关炮和两挺马克沁机枪分别安装在两侧的舷墙内,还有三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鱼雷教学。

总体而言,应瑞级练习巡洋舰以较小的吨位,完美的兼顾了训练舰和巡洋舰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应瑞级练习巡洋舰造价只有65万金镑,再想想建康级炮舰的单舰造价……

其实普国人最初的报价才53万金镑,许景澄看过原始方案后,根据帝国造舰以实用主义为主,尽可能兼顾其他用途两大原则,考虑到帝国主力舰数量急缺,应瑞级练习巡洋舰在某些情况下也得当半个主力舰使用,所以要求增加舰上的武备和装甲厚度。

普国设计师从谏如流,将主炮从八门105毫米单装炮升级为两门150毫米单装炮和四门105毫米单装炮,将轮机舱等重要区域的穹甲倾斜面装甲厚度从最初的25毫米增加到60毫米,穹甲顶部厚度从25毫米提升到30毫米,所以造价才飙升至65万金镑。

另外杨威理推进的挖人行动进展顺利。

巡洋舰队作为大英海军的牌面,吸引力本来就比江防舰队、岸防部队、海军军校以及海军总部更强,又有路远出面拉拢,回国的留学生们大多选择加入巡洋舰队。

至于皇家军事大书院的海军学员,以路远在年轻海军官兵和学员心目中的地位,略施手段就能手到擒来。

唯一比较糟心的事情就是海军债券发行工作还在扯皮之中。

由于保守党领袖李星海把持财政部长达十年之久,财政部几乎成了保守党那些老学究的大本营。他们口口声声兹事体大,什么对海外英侨发行公债有辱斯文,堂堂泱泱上邦不能做这种下作的事情,就是拖着不给办。

就在海军部与财政部为了海军债券是(利)否(益)发(分)行(配)争执不休的时候,第一批陆军留学生从奥国回国了。

陆军留学生回国瞬间击碎了大人物们刻意粉饰出来的风平浪静。

帝国朝野乃至于各国驻大英的公使们纷纷将目光都聚焦在了威敏宫,想从小皇帝对这批学员的安排看出帝国未来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政局走向。

四大公爵同样也在观望。

四位曾经协助皇室平叛,位极人臣坐拥一郡之地的老公爵并没有相互联络,他们相信彼此之间的默契,异常冷静的等待威敏宫的试探。

新历900年8月7日,帝都城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小皇帝亲政后并未修缮过威敏宫的一砖一瓦,因此作为帝国心脏的威敏宫略显寒酸和陈旧。

面对夏季突如其来的暴雨,小皇帝的寝宫又漏水了,侍卫和工匠们不得不冒着大雨爬上屋顶临时进行修补。

御书房,狂风裹挟着海量的雨水不断冲击着窗户,噼里啪啦作响。偶尔有闪电划过黑漆漆的天空,雷声将响未响,让书房的侍从和侍女们不得不提心吊胆。

借着新安装的电灯昏黄的光线,小皇帝终于批阅完奏章。他斜斜的靠在龙椅上,双眼紧闭稍作休息。

有侍女走过来,替他按捏穴位舒缓神经。

小皇帝一边享受侍女的伺候,一边将手里的军部大臣奏折揉成一团。

片刻后,小皇帝睁开眼睛,视线越过案头淡淡问道:“老师,你怎么看?”

“我永远站在陛下这边!”内阁中堂大人,保守党领袖,帝师李星海坐在凳子上,颇有坊间传言的那般飞扬跋扈,中气十足道。

相关小说:全球通缉游戏世界开拓者都市之黑科技我为王进化:开局成为非洲雄狮洪荒之吞天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