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都市悬崖流血章节

第23章 一团迷雾

推荐阅读: 暗黑系暖婚将进酒我投篮实在太准了我的细胞监狱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我在足坛疯狂刷钱夫人每天都在线打脸宦妃还朝首领宰今天也想被咒术师祓除系统逼我做皇帝

还是杨积庵,在某本写兰溪的书中这人出现过。他是中共兰溪工委书记,是一位享誉整个兰溪的知名人物,他曾经仅用一支笔,“杀死”过盘踞、祸害兰溪十年的军阀头子,从而瓦解并赶走了残害一方的国民军独立师。

现在的杨积庵年过五十,却依然身材笔挺,举止沉稳,国字大脸上双目明亮,正气浩然,一副标准的学者风度。他仍是中共兰溪领导人,而他的公开身份还是国民党兰溪专署参议,及四海通达米行老板,是位生意人。

此刻,杨积庵站在一辆雪佛莱轿车旁,这里是兰溪城的北环路,地势较高,林荫蔽道,过往车辆较少,他正等待着与豹头冯九接头。他知道,冯九隶属延安中央社会部派驻兰溪地区的特工人员,行动归延安直接指挥,很少与地方发生横向联系。因此他今天与冯九见面还是第一次。但有关豹头冯九过去的很多战绩、传闻、传奇,他还是知道的不少。今晨组织上也告诉他,有关兰溪抗日捐款被劫一案,上级已决定介入调查,并决定由冯九全权负责侦破,兰溪地下组织负责配合与支持。

杨积庵看看怀表,知道自己早来了几分钟,于是便故显悠闲神情,俯瞰着兰溪城区。

兰溪古城始建于西周,后虽经东周、西汉等朝历代扩建,规模仍然不是很大,直到明朝成化年间,才一次性扩建到了今天这般一方重镇的大规模。这座古城虽然地处山区,却临近汉江,风光秀美,物产丰富,算得是一处令人称道的乐土。

兰溪城内街道纵横,四通八达;南来北往中的商贾云集,市面上人流熙熙攘攘,商铺林立,好一派满目繁华。这景象,于此战乱年代实属少见,也让此方人士多有偏安一隅之感。

然而,近日人们都知道了,日寇铁蹄已近在咫尺,战火随时都可燃烧到这里,危及到这里。这里现在的繁忙,实际也是人们在作战前准备。

冯九赶到了,他老远就看到了杨积庵,知道那就是他今天要见的杨书记。因为他看到了那辆约定的雪佛莱轿车。于是他放缓了步伐,先是看了看周围动静,然后走近杨积庵,问:

“先生,你停车道旁等人吗?”

“是啊,我在等我家豸勺小子。”

“豸勺,好名字,那不是豹吗。”

暗号对上了,杨积庵立刻拉冯九进了车。

上车后并没有立即启动车辆,而是双方稍事寒暄,杨积庵便单刀直入地说道:“冯九同志,你接受的任务事关抗日,我们的配合与支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说吧,你现在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

冯九笑道:“谢谢。帮助么我需要的很多,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该案发生前后的情况。这样吧杨书记,我们还是以聊天的方式谈谈吧,这样有利我们相互全面掌握情况。好吗?”

“好。”杨积庵赞同道。

冯九说:“首先我想知道,这批捐款从各县上缴之后,怎么会存进马公馆呢?这件事是谁的主张?”

杨积庵看出了冯九的老道和认真,他知道冯九是想从头理顺案情。于是他说,这批捐款之所以秘密存进马公馆,首先是专署当时考虑捐款数量庞大,银行金库太小;为此讨论两次莫衷一是,最后在江仕航的提议下,大家才一致通过把捐款秘密存放马公馆。存放马公馆的理由有三,一是马公馆为闲置多年的私宅,存放巨款有出人意外的效应;二是马公馆独门独院,四周开阔便于巡防;三是马公馆距警察局很近,具有威慑和防范功能。

冯九道:“这么说,江仕航只是一个善意的提议。”

杨积庵说:“表面看是这样,他的提议不仅善意还无私,因为有人都叫那里江公馆了(存放捐款是无偿的)。但他内心是不是善意很难说,特别是今天是现在。”

冯九有同感地点了点头。他说,由于九龙山下捐款被劫现场疑点颇多,所以他前天回到兰溪之后,去过两个地方,一是去过江文汉的停尸房,察看过他和高聪的尸体,检查了他们被杀时的中刀部位,以及杀人者的杀人刀法等等。随后他去过马公馆,察看了马公馆整个院子,也看过江文汉被杀时的现场。收获么,首先能明显看出,杀死江文汉和高聪的,确系同一人所为,凶手杀人刀法利索、奇特、残忍,应该是一位具有相当武功的人。可是,杀人者属哪一方势力呢?一时无从认定。至于马公馆,他能看到的,除了那里明显是捐款存放、装箱,以及装车和启运之地以外,其它并没什么可疑的地方。马公馆的确是独门独院,馆内整个院子陈旧、败落而又空空荡荡,很多地方都蛛网遍布,显然是一处平时无人问津、少有人住的空宅。由此看,江仕航提议中的三个理由是可以成立的,但也有嫌牵强,因为比起马公馆更好的地方不是没有。那么,单选马公馆的人是不是……

“是不是都已成过往,都已成历史。”杨积庵说,“重要的是那批捐款如数进、也如数走出了马公馆。现在的问题是,捐款遭九龙山土匪抢劫已是尽人皆知的事情,而九龙山上土匪,则在四下放言‘黑虎上当’之说,真是扑朔迷离呀。”

冯九惊异地问:“黑虎上当?上什么当?”

杨积庵摇头道:“这说法很离奇,说土匪抢劫上山的捐款全是碎石瓦块。这谣传,从前天起已经是满城风雨了。”

冯九震惊中,忽然想起赵红愈说过,高聪就因为发现捐款箱内是碎石瓦块,才招致他和江文汉双双被杀身亡的;但赵红愈也说过,那可能只是一箱两箱,是江文汉监守自盗的时候,他的同伙贪心不足换下的。

可是八百多箱金银中,如果仅是一箱两箱碎石瓦块,土匪能大叫上当吗,那不太小家子气么?冯九想到这里,心想有必要请杨积庵谈谈九龙山,谈谈匪首赵黑虎的情况。

杨积庵理顺了一下说,身为土匪的赵黑虎,又称黑蛮子,散兵游勇出身,手下有八百余众身强力壮的土匪,其中过半为骑兵,个个骁勇善战,专事远程打劫。所以,赵黑虎盘踞兰溪十余年以来,从不在兰溪本土扰民,因此他在兰溪百姓中口碑不坏,甚至有人将其视为绿林英雄,抱有敬仰之情。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这次“黑虎上当”一说,流传很快,三两天即已家喻户晓,响应广泛,反响强烈,一时甚嚣尘上,兰溪百姓几近无人不信。

这种说法的注释是,九龙山悍匪赵黑虎本无劫财之心,只因线人报称:兰溪募集巨额抗日捐款并非用于抗日,而是被警察局长汪世武贪为己有,某月某日专车运往河南老家。由此赵黑虎拍案而起,决定杀贪官劫财宝。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激战之后,被他劫上山去的八百多箱银元金条,居然全部都是碎石瓦块。赵黑虎一怒之下杀了线报,大叫上当,眼下他正焦头烂额,急着祸事不好收场。

杨积庵接着讲:“这种说法听去似乎有些荒唐,但老百姓都相信。特别是事关汪世武,而汪世武现在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下落不明,这就更加印证了‘黑虎上当’一说,以致愤懑中的人们绝多数坚信官不如匪,质问和声讨之声风起云涌,为社会治安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无稽之谈!”冯九摇头道,“无论‘黑虎上当’一说本身是真,还是假,汪世武都应该是清白的。”

于是,他说了自己在九龙山勘察所见的真实情况——

“首先,案发之后我是第一个赶往现场的,从车轮车辙上看,押运小分队自从出发,一路上一直是全速前进,直到九龙山下遇阻时才出现紧急刹车的痕迹;第二、从战场满地弹壳上看,押运小分队同土匪遭遇时,有过顽强的抵抗,战斗力也相当的强。小分队加汪世武应该是六十九人,战场上六十九人占居了六十九个射击点,打出的子弹也基本相等。这两点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小分队内部有人通匪的可能性很小。”

“可是,”杨积庵提醒道:“截止现在,汪世武他的确下落不明。而且,兰溪官方已经确认小分队里有内奸,并指定了汪世武就是内鬼,通缉令都已发出两天了。”

冯九说:“通缉令这事我知道,也想过了,觉得那个通缉令发的很草率,也很蹊跷。因为从案发现场勘察的结果看,实际情况除逃回的丁三,小分队应该还有成员是六十八人,而现场尸体只有六十七具,确实不见汪世武。可是,如果说那个失踪者是其他人的话,还可以考虑小分队里有内奸;但后来,当我知道了下落不明的人是汪世武时,这种想法就解除了。”

“噢,为什么?”

“因为,从战场遗留下的诸多情况看,小分队遭到劫匪袭击时展开的是激烈战斗,打死打伤土匪众多,而且没有一人有退缩迹象。可实际情况,小分队战斗力虽然很强,但毕竟是临时挑选组建的,应该缺乏有机协调和相应的配合;而事实上,他们在遭遇劫匪之后,竟能拼命抵抗,浴血奋战,直到全军覆没。试想,这是谁指挥的?自然是在场最高长官汪世武了。既然是汪世武在拼死全力地在指挥战斗,他会是内奸吗?”

杨积庵说:“嗯,有道理。”

冯九继续说:“所以我认为,主张通缉汪世武的人,不是昏官就是别有居心,是故放烟幕弹!至于汪世武的下落不明,我认为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被人生俘,要么是最后关键时藏进了死人堆,然后逃生。但他绝对不是什么通匪的内鬼奸细。”(未完待续)

相关小说:重生八零致富记极品公子仙陵传说清芒逆天神医极品纨绔生活权利顶峰:最强秘书新月之流光至尊钱皇三国牛人附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