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都市宝鉴天眼章节

第六十一章 三百千

推荐阅读: 我在足坛疯狂刷钱我投篮实在太准了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暗黑系暖婚系统逼我做皇帝首领宰今天也想被咒术师祓除我的细胞监狱夫人每天都在线打脸将进酒宦妃还朝

“王叔,如果你愿意,我五千收下吧!”陈逸凡想了想后说道。

当然,陈逸凡也不是故意欺价,胡乱给个不靠谱的价格。“五千”是他深思熟虑后,根据前段时间的经验和光晕颜色的深浅才定下的。

之所以收下,是陈逸凡举得这手抄本的价钱不高,自己就顺手买下,免得到时去古董店出手,不仅麻烦而且还会遭那些老板故意欺价。

正应了那句,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反正也是举手之劳,陈逸凡并不介意顺手再帮一把。

当然,如果王叔不愿意,陈逸凡也不会勉强!

接着,他解释道:“这本虽然有点历史,但在古代算是现在的教科书,以前读书人几乎是人手一本,物以稀为贵,所以不会很值钱。”

当然,如果是名家抄写的那就不一样,就冲着那名气值钱。

“好!”那人欣喜说道。

看了眼散落在地上的书籍,就准备把这些不值钱的旧废书装进蛇皮袋里。

陈逸凡见状,连忙阻止道:“王叔,你等等,里面还有一本值点钱的书。”

“什么?还有?”那人立即停止手中的动作。

其他人更加羡慕,虽然说几千块不多,但也是一笔意外之财呀!算是一个惊喜,谁不喜欢?

“王老五真是走运了。居然还有一本,今天岂不是收入上万?”

“可不是,半年多不用干活了。”

……

在他们这里,一年收入也就是那么一万多,即使是到外面打工,一个月两千左右的工资,也就是两万多,前提还是你不能花销。

至于其他人想怎么样,陈逸凡不想管,也管不着。他把手中的《三字经》放在一边,然后拿起另一本有光晕的书籍,一看,居然是本《百家姓》。

这本保存稍微差一点,但对里面内容没有影响。

他翻开一看,眼睛顿时一亮。这些字体明显要比三字经好,虽然不敢说达到大师级的书法,但也相当不错。

说起百家姓,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其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它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千字文》是南朝梁,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

也许会有人对《百家姓》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认为是按姓氏人口实际排列的。

其实,《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完书于北宋初年,宋代钱塘儒生所作。宋朝的皇帝的姓是赵氏,“赵”自然成为那时“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会引祸上身。

而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所以,“钱”姓便排列第二,钱的妃子姓孙,借钱氏之威势,“孙”又排在第三。李是南唐李后主的姓,故“李”姓排在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百家姓》并非就是一百个左右的姓,而是多达四五百个之多,而且不同版本的《百家姓》,所收姓氏也略有差异。

“这本值钱一些。”陈逸凡没有抬头,随口说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那王叔脸上的紧张全换成了高兴,那么今天肯定要收获一万以上了。其他人则是更加眼红,看着手上的东西,无比期待起来。

“比刚才那本还要烂一点,居然更加值钱?”有人马上不解了。

陈逸凡呵呵一笑,解释道:“没有可比性,两本不一样的书本。即便是内容一样,但这里面的字迹不一样,往往价格相差很大,这就是古董的魅力。”

一堆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有人就耐不住了。

“那么,这本值多少钱?”

陈逸凡根据颜色的深浅,大概估摸一下。

“我也不敢说得很准,但三万以上应该值吧!”

这话一出,全场一片寂静,就连王叔、陈逸凡的父亲也瞪大眼睛。

他们有心理准备,但也觉得相差不大吧?顶多多一千几百,那么大家就满足了。

但是,你一开口就是高了几倍,几乎让人难以接受呀!

“小……小凡,你……多少?”王叔有点结巴了。

“三万以上?”

“我没听错吧?”

……

周围的人顿时一窝蜂乱起来,各种议论声响起,但目光则是那么的热切。

“我也不敢太保证,如果王叔不介意的话,我三万五拿下吧!”陈逸凡沉吟一下说道。

“给你,给你!就三万五。”

王叔马上将书本塞到陈逸凡手里,生怕他马上反悔一样。

“四万呀!一天就拿到四万,足够盖一栋一层的楼房了。”有人羡慕道。

他们这里盖房子主要就是一些材料费用,以及人工,一栋楼房其实花不了很多。当然,那树木相对城市人来说,真心不算什么。

“我现在没那么多现金,王叔你等一等,明天送到你手如何?”

“没事,没事!小凡的信誉还是有的。”王叔连连摆手。

反正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住在同一个村子,害怕你赖账?主要还是听说,陈逸凡给了五十万家里,这就是底气。

看着王叔兴高采烈地离开后,场中的人又开始议论起来。

“真是走运呀!”

“可不是,人家祖宗也是留下好东西的。”

……

大家谁不知道,王叔家里是很穷的。不过,那一家子老是将自己祖先出了秀才挂在嘴边,好像感觉分量就会重一些一样。

然而,秀才在古代其实没什么,连九品芝麻官就不算。除了帮人算账,当当狗头军师,就是去当老师,教教一群小屁孩,典型的幼师。

当然,相对以前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阶层,也算是了不起的了。

在明清时的中国,秀才是地方士绅阶层的支柱之一。在地方乡村中,他们代表了“知书识礼”的读书人。因为他们在地方官吏前所有的特权,故此经常会作为一般平民与官府之间沟通的渠道,见了官不用下跪,算是一点小特权吧!

(未完待续)

相关小说:抗日之超级战神胡马洪荒之青玄证道终极小农民灭仙神帝丹武神尊多元宇宙游学者八零影后当家年少如他无限之科技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