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大唐之龙傲天下章节

第257章 高层初改革

推荐阅读: 夫人每天都在线打脸将进酒首领宰今天也想被咒术师祓除我的细胞监狱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宦妃还朝暗黑系暖婚系统逼我做皇帝我在足坛疯狂刷钱我投篮实在太准了

第257章 高层初改革

一整天时间,李孝的朝会才散去,宣布的事情太多,让很多人都难以消化。再说这些一条条,也需要研究细节形成条文向下传达。各部门整合,官员调动,人事安排,工作调整, 事情千头万绪。

这么大幅度的改革,和武则天时代的改变完全有区别。她的变化只是名称,把三省变成凤台鸾阁,把六部变成天地春夏秋冬,那是换汤不换药,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利和确定大周与大唐的不同。

但李孝的改革却是实质性的,从根本上改动了原来的制度。无论从朝堂到地方,李孝这一套推行阻力小,是有重要的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武则天帮了李孝大忙。那些皇室宗亲有威望,有实权,有地位的被武则天杀了一个七七八八。剩下的都是远支,既没权力,也没地位,所以对皇室爵位的改变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

武家的人是新的实权爵位,但此时他们全在大牢里,不杀他们可能以千恩万谢,哪还有反对的资格?

第二个原因是李孝并不是收回权力,而是把权力分散。六部扩大到十部,同时把司法权和军事权从官府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成立的部门。得到这些权力的人,是不会反对的。也不过是把行政司法权单独细化而已,所以阻力也小。

第三个原因是此时朝堂上的官员大部分是甘州重臣。掌握最高权力的是李孝,原来甘州的官员他们以适应这一套管理办法。其他官员都是新启用的,其中大部分是武则天通过两次科考上来的人,却因为武承嗣等人的阻挡,加上李孝的军事威胁一直闲赋没有职务。

李孝大胆启用他们,当然是感恩戴德,哪能这时候起来反对?再说这只是行政制度和职权变化。皇权社会也有一个好处,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除非拿出正当理由,否则只能执行,抗旨不尊是要杀头的。

李孝也在研究此时的制度,如果真的深入研究会发现,其实封建制度并不比后世的制度差多少,只是有一个皇上独裁,才让这些机构失去作用。一旦皇上圣明,这些机构发挥作用,并不比后世的机构分类差。

他取消政务院,在大唐中央保留三省制度,就是发现他合理的地方。大唐实行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分类机构,其实和后世的机构设置是一样的,只不过过分的突出了皇家利益。

对这一点李孝并不认可,既然天下是家天下,那就是所有的人和物都是皇上的。

皇亲和百姓在皇上眼里是一样的,为什么要分远近?就是皇上的并没把百姓和文武官员看成自己的,而是把他们推到了敌对的方面。只是加强皇亲的利益,试想这种结果,又怎么能让天下服气呢?

为此李孝第一条就是大肆削弱皇室成员的权利和利益,真正能和自己争天下的,除了皇家的人,百姓和百官又有几个,真正被百姓推翻的政府几百年才出现一次。

改朝换代,最后取得政权的,也不是那些真正的百姓,而是名门大族,要说对皇权的威胁他们才是真正的敌人。

李孝保留三省制度,就是他发现中书省相当于内阁,一切政令出自中书省中书令,在研究政策和行政措施,它相当于政府最高机构。

处理意见和施政措施转入门下省,门下省主要负责审查和封驳,把不合理的政策法令驳回。如果可行,就转入尚书省。其实门下省就相当于后世的议会和人大,有权审议政策部门发出的行政法令。

这些施政措施转入尚书省的时候,由尚书省执行,真正掌握六部的是尚书省,那才是实务性机构,也就相当于国务院,尚书令相当于总理。

不过古代的时候,司法,军队并没有从行政权力中分离出来,他们一起归入尚书省,难免让他的权利过大。皇上又过分插手皇室成员,又有封地,有特权,搅乱了这些制度,才让很多人认为封建制度不合理,其实他们是很合理的。

明白了这些,李孝的改革主要是司法权和军权从行政部门分离出来,作为政府行政机构不再掌握法权,这一来阻力变小了多狭着新朝建立,李孝无上威望的时刻完成这些,所以朝堂上没有出现反对声音。

再有一个重要原因让没人反对,就是还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么改变的利弊。最少对他们个人有什么危害还不清楚,也无从反对。基于研究明白这些,李孝当然也就有了对策。

大朝会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并没出现,那就是李孝只是宣布了机构和设置,并未宣布人员任命,而真正当场册封的只是各部的尚书,连侍郎都没有册封,当天新唐只是出现了十个尚书和司法机构的官员。

大家最为关心的其他高职位并未出现,那就是三省的长官没有册封。

对这些官职,李孝没有再和其他人商量,而是以圣旨的形式直接下达了任命,当李孝的任命圣旨宣布的时候,才让人觉得奇怪和历朝历代都不一样。

一般的时候是一个中书令,两个中书侍郎,尚书省是左右两个仆射,门下省只有一个侍中,两个舍人。

但李孝的任命是一个尚书令,四个侍郎,门下省却是一个侍中,十个通事舍人,这个机构可是够大的,门下省为什么用那么多人?谁也不明白,更奇怪的是十个通事舍人,竟然是按地区来的,分别是全国十道中,各出一人,这是让人费解的事。

尚书省也是一样,一个尚书令再多出左右仆射,那就是李孝的朝堂有十八位宰相,开先古之河,前所未有,再看看这些名单,谁都明白了,李孝把自己手下的重臣全都任命为宰相,而各部的尚书那就是什么人都有。

杨凡为尚书令,林炎为中书令,黄栎为门下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大周的重臣进入朝堂。

一个很奇怪的问题,皇上增加了一个单独的机构,其实也不新鲜,原来就有,只是没有单独形成机构,那就是翰林院。翰林院的人统称大学士,都是德高望重的人。所有进入翰林院的人全是一品高官,但他们却不掌握任何权利。

所起的作用是为皇上出谋划策,提供施政意见,地位是很尊崇,却没有实权。很快大家就明白了,这相当于原来的三司三公,只是荣誉名称。和开府仪同三司一样。

当长安盛夏来临的时候,李孝终于初步完成了他的政治改革。天下并没有出现动荡,让朝中大臣都松口气。但李孝并没有松口气,他知道天下官员是一个庞大的数量,朝中才多少人?各部门的人全配齐也不过三百多人。

但全国多少个州县?好几千,那才是真正的大数量。李孝的改革只是在上层,并没有触动地方的权力,所以并没有什么反弹和阻力。他真正改革的目标并没有实行,所以一切平稳。

下一步呢?该接触到实质问题了,首先第一步收回皇家的权利就会有人反对,大明宫中蓬莱殿,李孝坐在武则天面前,已恢复平静的武则天一脸的淡然。刚一到达这里的时候,武则天真的不习惯,她发号司令掌管天下三四十年,突然闲下来心里很难受。

好在每天有李令月陪着,还有李旦的王妃周氏,李显的王妃韦氏,这些人变着法的哄武则天开心,什么扑克,麻将,双陆,象棋,每天李令月的两个女儿和儿子加上这些小辈的人都过来看她,让武则天很是欣慰。但她一直没有再见到李孝,相反却经常能看到裴寻芳。

对于李孝这个贤惠的皇后,武则天只能承认李孝真有眼光,当初不惜和自己翻脸被贬离开洛阳,也要娶裴寻芳,真是做对了。再看周氏和韦氏,简直不能和人家相比。

就李孝的那几个皇妃也出类拔萃,武则天明白李孝对她这么恭敬,不过是为了博取贤主明君的称呼,也就淡然处之。但没过多长时间,武则天发现朝廷邸报经常送到她这里来,作为一代女皇,她觉得读这些比玩游戏还有兴趣,也就每天读朝廷邸报。

其实邸报都是大唐官府内部的情况通报,包括一些法令和圣旨,以便于各级官府能了解朝中的情况,明白皇上的意思。也就是官府内部发行的报纸。

今天听侍女说皇上到,武则天竟然有一些紧张。她很鄙视自己,难道自己怕李孝吗?站起的身子又坐下,看着从外面一身明黄衣服的李孝进来,他以三十多岁,但不留胡子的李孝显得很年轻。

武则天恍惚间仿佛在李孝身上看到当年李治影子,可气质不像。李孝身上是自信和从容。那一身英气,更带有自己进宫时看到皇上太宗的样子。这一刹那让她对李孝生出一种亲近感,脸上露出少有的笑容。

李孝很是随意的坐下:“太后生活的怎么样?还习惯吗?”

武则天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用有些冷的声音说道:“你说呢?”

李孝摇头:“我知道你会不习惯,一个天天忙碌的人,突然闲下来一定很寂寞。没事可以出去走走,长安正在进行旧城改造,乱了一些。不过芙蓉园对外开放,天气热了,还是很有意思的。”

武则天奇怪的问道:“我可以离开大明宫出去吗?”

李孝歪头说道:“我宣布过你不可以出去吗?”

武则天一愣,确实,李孝从来没说过自己不可以出去,还是有些不相信的问道:“难道我可以随意走动,你不是幽禁我?”

李孝哈哈笑了:“太后,我幽禁你干什么?此时大唐已然稳定,你掌权的时候我都不担心,现在担心什么?其实你可以去任何地方,只是年级大了,不要太劳累就好。”

自信,李孝身上透出的是强大的自信。平复一下心情,武则天说道:“皇上新朝初立,一定有不少事情,来这里是有什么问题想问吧?”

李孝郑重的点头说道:“确实是有事来请教。”(未完待续)

相关小说:大唐之我家娘子天下第一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唐之极品富商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大唐之圣收徒须趁早拜见校长大人开局继承神魔墓场妹控的自我修养我绝对不可能是妹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