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笑读朱元璋章节

第八十八章 向元大都挺近

推荐阅读: 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系统逼我做皇帝暗黑系暖婚我的细胞监狱夫人每天都在线打脸将进酒我在足坛疯狂刷钱首领宰今天也想被咒术师祓除宦妃还朝我投篮实在太准了

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

国号:大明。

年龄:四十岁。

在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他首先做了一件大事。

一件关乎国家根本的大事。

1368年元月四日当天,立皇长子朱标为太子。

其他几位皇子为王。

他们分别是皇次子朱樉为秦王、皇三子朱棡为晋王、皇四子朱棣为燕王(明成祖)。

其余的儿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所有朱元璋的儿子全部都是王爵。

至于女的就不用说了,都是公主。

在这里我需要先指明一下,朱元璋立皇子的方式和以前所有政权立储的方式都不相同。以前那些政权确立储君基本上都是等老皇上快不行了,眼看快挂了基本快要嗝屁升天的时候才会把这事提上议程。

朱元璋是个特例。

他并没有按照这种方式进行,他在登基的当天就确定了自己未来的继承人,并且将太子进行了重点的培养。

这个人就是皇长子:朱标。

而其他皇子则间断性的培养。

这有点像是亲娘养和后娘样的感觉。

反正对于做为皇长子的朱标来说,一切待遇从优,一切享受靠前。

而其他众位皇子则全部靠后。

谁让你们生的晚,你们活该倒霉。

你哥我从娘胎里蹦出来的早,我就是老大,你们所有这些当小弟的全部都给我靠边站,别捣乱。

否则,收拾你丫的!

也许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中,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可行的,也可能是他迫不得已的行为。

但是也同样因为他的这一举动,给他后期政权的稳定造成了巨**烦,同样因为他的这一举动上万条性命因此受到牵连,数万家庭毁于一旦,我觉得这些人的死才是真的死冤枉,他们根本不应该牵扯到这件事情上来,但是他们命里注定有此劫难。

他们逃不得,也躲不过!

再从深层次来讲,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朱元璋。

如果不是因为他过早的立储,没有多方面考虑不确定因素,也不至于这几万人因此丧命。

这一切都要归结到朱元璋身上。

这段经历我们后期会讲到,先不在这里多讲了。

在确定王爵之后,朱元璋开始对他的功臣按照爵位“公侯伯子男”五个不同等级进行分封。

洪武三年,朱元璋开始了建国以来的首次分封。

首先分封的是公爵。

捞到公爵这一最高等爵位的一共有六个人,他们分别是: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和韩国公李善长。

大家先仔细认识认识这几个人吧。

除了徐达、常遇春耳熟能详之外,其他几位也都战功赫赫。

在这里我需要着重讲一下,在《明史》记录中李善长的位置应该排在第一位,朱元璋分封的时候对李善长的排位也是第一位。

朱元璋对李善长的评价也是相当的高。

朱元璋评价李善长为:天下第一功臣!

在这里我之所以要把李善长放到最后一位,并不是刻意贬低他,而是因为他是这六个人里面唯独的一个文臣,而且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李善长是朱元璋的老乡而且是最早跟着他造反的那么一批人,他的入伙比后来加盟到朱家军队伍里面的刘基、宋濂等人要早很多,功劳方面也要比刘基强上许多。

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李善长能捞上一个公爵的最根本原因。

我个人认为如果李善长不是朱元璋老乡的话,即便他的功劳再大也决不可能捞到公爵这个高的爵位。

而除了李善长是唯一一个文臣之外,其他的五人全都是武臣。

从这种分封形式来看,朱元璋他本人绝对重武轻文。

他对武臣的重视远远要超过文臣。

这也就造就了接下来对其他爵位分封的差异。

很多人在看历史文献的时候都会看到徐达和常遇春并不是公爵,而是王爵。

这一点我也需要简单注明一下。

明朝的祖制规定,活着的异姓人最高只能封为公爵,不可以封王。

他们即便功劳再大,能力再突出,他们也决不可能爬到王的位置。

即便是像李文忠这个被朱元璋赐姓为朱的外姓人,同样不可能封王。

还是那句话,在明朝祖制中绝对不允许出现活着的异姓诸侯王。

想在活着的时候就封为异姓诸侯王,门都没有。

只有他们死了,才可能被封为王。

这里面有徐达在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常遇春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李文忠封岐阳王、邓愈封宁河王。

在分封完公爵之后,朱元璋对侯爵进行了分封,捞到侯爵的人一共有二十八个。

他们分别是: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祯、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

大家可以简单看看这二十八个人。

这二十八个人,没有一个文臣,全部都是武臣。

这也片面的证明了朱元璋重武轻文的思想。

说白了,朱元璋的分封形式完全就是根据功绩进行不同形式的分封。

除了李善长这个朱元璋老乡是个特例之外,其他的这些人全部都是根据自己当兵入伙之后功绩的不同,则相应获得的职位也就不相同。

说难听点,谁杀的人多谁打下的地盘大,谁获得的爵位就高。

除了这二十八人捞到侯爵封赏之后,另外两位主角也该登场了。

他们分别是:诚意伯刘基、忠勤伯汪广洋。

在明朝首次分封功臣的时候,捞到伯爵的就这么两个人。

其中一个就是刘基。

而他们两个人全部都是文臣。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朱元璋对刘基的分封具有偏见性质,不过我个人认为从刘基的种种表现来看,他只能捞到伯这个爵位。

因为从家族身份上来讲,刘基和朱元璋不是老乡,而且入伙拜杆子比较晚。

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则是因为朱元璋当时三请才请到这位大神一般的人物刘基刘伯温,对于朱元璋来说面子上总归有些挂不住。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刘基是文臣,虽然干的是出谋划策的买卖,但是都是些阴招损招,而且他从来没有带兵干过仗。

向来只是动动嘴皮子的刘基,根本没有在战场上进行过实际操练。

虽然在很多战略决策上刘基发表了很多决定性的正确观点,但是仅仅一个文臣就定死了他只能捞到侯爵。

还是那句话,如果李善长不是朱元璋老乡的话,甭管他有多么大的功劳,他也会和刘基一样,成为伯爵中的一员。

公爵根本不会有他的份。

随着爵位分封完毕,他们除了捞到了不同的政治地位之外,朱元璋还分发给了他们不同的经济待遇。

已经全部捞到现成好处的众人必然是高兴的。

而这里面我认为最高兴的应该只有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

朱元璋。

因为只要安顿了好了这批人,那他的政权才能够得以稳定和良性发展。

这也就回到了上面的一点。

朱元璋之所以敢把刘基这个对他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不可磨灭性的人物分封的如此低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做为文臣的刘基手里没权。

没有一点点的兵权!

对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要人光棍一条要兵半毛没有的文人来说,朱元璋从心底不需要有太多的担心。

而其他这些人物则不同。

因为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兵马。

在军队中的影响力也都存在。

如果他们这群人想要造起反来,他们手下这群人起码有一大部分会跟着造反。

而做为老大的朱元璋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是真正的兵马调度上还是会受到节制。

分封之后性质则不一样了,大家都已经捞到了现成的好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况下,谁也不会闲的没事干在这种万众一心的情况下起兵造反。

除了公侯伯之外,另外子男两个爵位的分封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因为所有捞到这两个爵位的人全部都挂了。

所有获得这两个爵位封赏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站在众人的面前。

他们所有人都早已经在以前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所以我也就不值当的一个个的再列举了。

当然,不列举不代表他们没有贡献。

他们所有人的付出都为明朝这个伟大的基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虽然死了,但是他们所有人都在明朝这个伟大的政治根基中付出了努力鲜血和生命。

他们所有人都值得后人敬仰和敬佩!

当皇权确定分封完毕之后,对于前线的明军来说首先是士气上的鼓舞。

从今以后他们再也不是那群披着草衣头带红巾无伦不类犹如跳梁小丑一般的农民草寇,也不是一群一打就跑一哄就散的流氓无赖,更不是曾经那群任人侮辱而一声不吭更不敢反抗任人欺凌屠杀的懦弱小人。

从今天开始彻底翻身做地主的我们,将是这个新国家的真正主人。

以前那种毫无目标不知路在何方的日子从此彻底拜拜了!

一句话。

为了我们新朝的建立,干掉元朝这群混蛋!

我们万众一心,向元大都挺近!

元大都。

我明军来了。

你们等着受死吧!

相关小说:大唐财阀柯南之我在酒厂抓卧底我大概率不是人了凤求凰:嫡女谋权寻尸人大国军垦葬唐孤王开局制作那兔,曝光国士事迹签到:一台手术火爆全球卡牌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