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都市妩媚的人生章节

第524章:红楼梦书名变迁隐藏的秘密

推荐阅读: 首领宰今天也想被咒术师祓除我投篮实在太准了我在足坛疯狂刷钱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宦妃还朝将进酒夫人每天都在线打脸系统逼我做皇帝我的细胞监狱暗黑系暖婚

正文:

按第一回叙述,《红楼梦》先后经历了《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这四个书名的变迁。

我们必须清楚,不论这四个书名,作者假借谁的名号起下,其实,都是作者本人。

作者为甚不起一个名,显得明了;或者起十个,显得古旧珍贵?单单只起这四个呢?

我觉得,一方面是做广告,强调这书好,引发读者兴趣;另一方面,是怕读者误读,想提醒读者!

那么,作者想提醒读者什么呢?

《石头记》这个书名,很显然是提醒读者注意石头。石头在书里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存在,一直挂在贾宝玉的脖子上。好多故事情节都是围绕着它展开。通常放在第一位的,都是最想引人注意的。所以,我觉得,作品中有关石头的表达,最接近作者真实的写作意诣。石头是什么?按书中所记,是一块补天之材,却没有被重用。这跟作者自己有才,却郁郁不得志是吻合的。和书里的主要人物,贾宝玉的人生境况,也是吻合的。

《情僧录》这个书名,应该是提醒读者,这是一本言情小说。

从情,这个角度看,正如作者书中所写,空空道人以为,这书,不外谈情而已。一般的小说,全都谈情。这话,本不必说。但作者却专门拿出来说。可见,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 此情,非彼情!这样一个意思。也就是说,他写的情,是和别人写的情,不一样的。这个意思,在这段文字前面的文本中,是专门有详细表述强调的:“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

那么,是什么情呢?从情的品种看,有爱情,亲情,友情,世情,愤恨之情,爱国之情等等。

一般读者,看这书,多半会被一位帅哥和几位美女的爱情吸引,而忽视作者其他情感的表达。

所以,我觉得,作者多半是想强调:不要只当爱情故事来读!还要注意亲情,友情,愤恨之情和爱国之情等。

从僧,这个角度看。非常有趣!怎么有趣呢?僧,应该是佛教徒。也就是修佛的那些人。可是,给自己改名为”情僧”的这位,原本并不是佛教徒,而是一位道教徒!因为,他原本的名字是“空空道人”。

看到这儿,我就暗自惊叹:这《红楼梦》实在厉害的很!一个道教徒看过之后,居然会弃道投佛。难道,它是一部非常神奇,非常有魔力的佛教经典?

再仔细想想,这空空道人,能见到石头的原身,并能与其对话,说明,他也是位修炼成仙的人,或者,至少也像当初下山时的姜子牙,差不多算半仙。照此,他功力也是不错的!居然,这么轻易,就让《红楼梦》给收伏了!渐渐就变成一个佛教徒!

我想:作者,让空空道人信仰改变,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写作意图呢?

一个人身上最难改变的东西,就是这个信仰!

这事儿,突然,让我想到了《西游记》。

据考证爱好者透露:《西游记》的成书时间,大约是1560-1580年。《红楼梦》的成书时间,大约是1758年左右。相差二百年左右。照此说,《红楼梦》作者,多半儿是看过《西游记》的。因为,《西游记》很火呀!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原本学的是道法,应该是道教徒,猪八戒和沙僧也是。后来,他们全投到了佛教门下。这一点,与空空道人的华丽转身,多么相似!

还有,孙悟空原本是块石头,后来,幻化成猴。《红楼梦》里,也是一块儿石头,幻化成仙。这也极其相似!

由此可见,《红楼梦》的创作,受《西游记》的影响不小。

从世界观这个角度看,《西游记》表达的是一段佛渐盛,道渐衰的历程。我想,这和当时的现实,是对应的。《红楼梦》的作者应该也在表达这个意思!

《风月宝鉴》这个书名,应该是提醒读者注意理解书中的“风月”。书里说是孔梅溪起的名。这名字,显然是假托。依据《红楼梦》作者写这书的特点,一般有名姓的,多半要赋予一定的意义。那么,这个孔梅溪,为什么姓孔?名字里为什么有梅,有溪?确实也值得思考。

有人可能会以为:我这样想问题,有点过度解读的味道!或者有点儿穿凿!

但是,由于《红楼梦》作者有这种习惯 所以,我还是想先穿凿一番,再对穿凿的结果做一下分析,有道理,说不定就对了!没道理,就把它当成一次锻炼脑细胞的机会了。反正平时瞎浪费脑细胞的时候多了去了。

先看我下面对孔梅溪的第一组联想:

孔-孔子-儒家-正统思想。

梅-梅花、梅枝-四君子之一(雪中绽放,有傲骨的那种)。

溪-小股水-山泉(多半儿是清澈风底的那种)-清朝—清流(一种孤傲性格的人)。

好,这三层意思连起来,似乎在说:持儒家正统思想的人、四君子这类人、以清流自居的人,会把这书看成是“风月宝鉴”!也就是一部告诫人们不要沉溺风月的书!

如此一想,倒是挺有意思!而且,我感觉这意思,可能差不多就是作者的意思。

再看我下面对孔梅溪的第二组联想:

孔-小孔、针眼儿那么大的小洞。从这种叫孔的地方看过去,近处的事物,往往只能看到局部。远处的东西,虽能看到整体,但又离得很远,也很难分辨清晰。

梅-就是梅这种植物,梅花(挺小的一种花儿)。

溪-就是挺小的一股水。

好,这三层意思连起来,似乎在说:透过小孔看梅花和小溪,这么看的话,也只能看到风月这么点儿东西。

如此一想,还是挺有意思!而且,我感觉这意思,也是差不多就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照此来看,两个意思,指向同一个意思:有一部分人,只会从这书里看到“风月”二字。

所以,作者提到《风月宝鉴》这书名,同前面的《石头记》、《情僧录》一样,都是为自己撑起的一张保护伞!

《金陵十二钗》,应该是提醒读者注意,本书侧重写的是十二个女子。

在这里,先普及一个知识:据考证爱好者说,把小说分成“章回”这种形式表达的,就始于这部《红楼梦》。这也算曹雪芹的一个首创。此后,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成了章回体。从这点,也可以看到《红楼梦》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力。

《金陵十二钗》是作者明确告知,由他本人起下的名。因此,这个名字,就得好好研究一番,因为,作者起完这名后,就发布了一首意味深长的诗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我觉得:这是作者在提示,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就在这个书名里。

首先,研究一下金陵:

金陵:是地名。旧指南京。这貌似没什么好研究的。但如果这样想:世上那么多地名,为什么作者偏偏要说金陵这地方呢?好像就有点味道了。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遭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曾多次遭受兵灾,但又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表现有:

(1)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在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

(2)东晋、萧梁、刘宋,都以南京做根基,力图北伐,一统全国。虽败,但也扎稳华夏之根基。

(3)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都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出现岳飞等许多北伐名将。

(4)大明通过南京巩固根基,北伐成功,建立大明王朝。

有人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看完上面这些有关金陵的资料,是不是就有点儿感觉了?

《红楼梦》作者,生活在北方少数民族统治下的清朝。反清的思想,应该是很浓烈的吧?特别是明朝,通过以南京做根基,驱逐了蒙古少数民族对中原的残酷统治。开创了几百年的大明王朝。

所以,我觉得曹雪芹反清思想是有的,至于是否想光复明朝,这不确定。但至少渴望中华大地由汉族一统的思想,从书名用金陵二字,可以初步得出来。

其次,再研究一下书名中的“十二”。

看到“十二”。大多数人会想到:一年有12个月, 12生肖(注意:十二生肖是按照古时一天十二个时辰来排序的,每个时辰,用这个时辰中,最活跃,生命力最茂盛的动物,作为标识。时间从子时开始。子时,就是半夜十二点左右,那时老鼠最有精神,所以,当然是老大了!)。不论12个月,合成一年;还是十二生肖,合成一天。实际上,都是一个“圆满”的意思。即十二为分,一天或一年,为合。

另外,王根权研究认为,古时把大地分成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统合起来就是大地。大地还有一种分法,先分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再分出两个方向,这就是四面八方。四面八方也是十二。可见十二这个数字是能够代表大地的。而且是一个统一的大地。大地,不就是天下吗?秦始皇所建立的不就是一个天下统一的封建王朝吗?因此,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的“十二”第一层意思就寓意着“天下统一”。还有,一年四季,一季三月,一年十二个月,如此往复便是千秋万代。两者合一。“12”这个数字解密后就是:天下统一,千秋万代。而“秦铜人”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第一座和平统一纪念碑。

好了,把“十二”这个词的古意摆在这儿,我们是不是也能看出一点儿意思,那就是“统一”。古人常把少数民族当成外敌。他们的统治,自然也会被当作外敌入侵。所以,驱逐少数民族入侵,恢复汉族统一,就成为古人普遍的共识。

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书里根本就不止写了十二个美女。而且,重要的美女,也不止十二个。所以,仅仅凭什么十二钗正册,副册(这是:满纸荒唐言呀!),去想问题,实在对不起曹雪芹这句词呀。

最后,再研究这个“钗”。

1、妇女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金~,玉~,裙~(旧指妇女,亦称“钗裙”)。荆~布裙(形容妇女装束朴素)。

2、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3、钗是我国传统武器之一的铁尺。钗的设计就是用来克制刀剑用的。铁尺原本是流传在我国湖南各地的一类短器械,其套路不一,打法也不尽相同。主要用于制敌和自卫。

根据钗上面这种情况。我们是否可以把钗真正的意思,理解成是“铁尺”呢?也就是用来克制刀剑用的武器。

照这个思路想下去。就是说,《红楼梦》的作者,明着像是写女人的首饰,实际上是在写一种兵器。也就是给钗这个字,赋予了双重意义!

我觉得,这样理解,更对头一些。

理由如下:

1.既然是想写美女,完全可以像《金瓶梅》那样,以里面的美女的名字命名。

2.既然,真像许多人理解的那样,是想用饰物借代美女。美女身上那么多配饰,为什么偏偏是钗?尤其是美好,软柔的配饰,不是更能代表美女的美妙!为什么偏偏选一个带金字的钗呢!金属,是硬的质地,偏男,而非女。可见,这钗字,大有深意。

3.《红楼梦》里的男人,多半儿软得没骨头。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就是缺少一点儿金的硬气。

4.钗,还是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一种赠别的物件。通常,应该是女人赠别男人!此时,男人要离去!女人来送;并担心再难见到,便送这东西。男人离去做什么?会让女人那么担心他的安全?一种是上战场,一种是出远门儿讨生活,一种是去追求理想,实现抱负吧?

《红楼梦》里的男人,都在做什么呢?或者不离家,或者有离家的,也在周边儿找美女。纵使有出远门儿的,貌似也没有一个值得那些美女送钗吧?从这个角度看,这钗,也不仅仅是指美女。

综合以上分析研究,我大致认为:《金陵十二钗》这书名,更接近作者原意。

最后,还要说,曹雪芹,也是一个化名儿,不是真名儿。这名字,是像孔梅溪那样,有什么意思吗?

据考评爱好者说,作者真的姓曹。如果考评的没错,这就没什么意思可讲了。至于雪芹二字。雪里,肯定没法长芹菜。所以,雪芹的意思,多半可能是指干净,洁白的芹菜花。喻意大概指:自己是高洁清爽淡泊之人。

书中最后的书名,通常会是真书名。作者的姓名,也用真姓。这种情况比较靠谱。

如果,这个名字,像孔梅溪、空空道人一样,只是托名儿,那么,几代考评爱好者的辛苦,就全白下了。那些证实的证据资料,全部将被推翻。

如果没有超过那些考评爱好者的详实证据,这作者只能归属曹雪芹。

如果有谁,哪一天,真能把曹雪芹是真作者的事儿推翻,那这曹雪芹的名字,就得像孔梅溪一样,好好研究一番。

以我看书的经验,感觉曹雪芹,应该是真正的作者,而不是托名。理由如下:

1.考评爱好者的证据,我都看过,比较靠谱。

2.一个作者,用一辈子写完一本书,肯定想告诉人家,这书是他写的。除非他写了《金瓶梅》那么另类的作品。《红楼梦》的文本,对当时禁忌的东西,做了“隐”“幻”的处理,而且处理的很好。就像《西游记》那样。 《西游记》在社会上非常流行,而且流行了许多年,作者也没受什么大牵连。所以,《红楼梦》的作者,属名,应该也不怕事。

3.这书,作者并没写完。或者,像有人说的那样,书写完,遗失了。但大家都认可这是一部草稿本。在草稿本上,作者先落名,到印刷时,又因担心而改掉,用假名,是可以理解的。但草稿本。先落真名,过过瘾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4.书中用一大段文字,专门说书名。这种情况,最后的书名,通常会是真书名。作者的姓名,也用真姓。这种情况比较靠谱。

(本篇完,请接着看下一章)

相关小说:超自由猛男的爆诞舞台上穿越的我爆红了玄幻:我的女帝徒弟要黑化明末之藩王崛起死神之千年血战非信长的天下从石器时代开始的宇宙战争漫威之多元宇宙战争编年史人在水浒:开局迎娶潘金莲修仙:我有一个梦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