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玫瑰绽放的年代章节

二十七

推荐阅读: 我的细胞监狱宦妃还朝系统逼我做皇帝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暗黑系暖婚夫人每天都在线打脸首领宰今天也想被咒术师祓除我在足坛疯狂刷钱我投篮实在太准了将进酒

当柳秋莎和章梅两个人在医院见面的时候,此时,两人都显得无比宽心,笼在她们心头的烦 心事终于被搬走了。两人心情不好,便想到了从前,那时两人在留守处时,感情如同姐妹, 那时两人曾信誓旦旦地指着对方的肚了说:要是生了男孩,他们就是兄弟,要都是女孩,就 是姐妹,要是一男一女,她们就是一对亲家母了。

她们至今还记着这样的话,从心里来说,她们也不反对两个孩子能够相好,只是都觉得孩子 还太小,担当不起这么大的事。十六七岁的孩子谈什么恋爱,要是出了什么事,那可如何是 好。现在好了,一切都烟消云散了,两人又可以很轻松地在一起说笑了。

柳南走了,家里似乎一下子就空了。上了初中的柳东,性格还是那个样子,不说不笑的, 以前,他是母亲的尾巴,一回到家里,

母亲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现在大了,他不跟着母亲了,他却学会了发呆。他经常回 到家里后,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手托着下巴望着窗外发呆,窗外几根晾衣绳。还有两棵树, 树上落了两只鸟。就是这些东西,他会看上半天,一动不动的。

柳秋莎很满意儿子现在这种样子,她经常抿着嘴不无骄傲地冲邱云飞说:你看我儿子,多懂 事,长大了,一定不会让我操心。她说到儿子时,总是说“我儿子”,在心里,她已经把柳 东据为己有了。邱云飞这些日子心情很不好,军事学院停课了,关于他的大字报是贴得最 多的,他那时已经

是教研室主任了,他教的不是军事,而是文化课。现在都开始文化革命了,他们的文化教 研究自然是多余的了,没有课上的邱云飞,只能天天躲在办公室里,对照着写检查。检查写 了一份又写了一份,交给学院党委,党委对他的检查似乎总不那么满意,一次次打回来,也 不

说什么。打回来又不说什么,那就是不满意,于是他又要挖空心思写检查。

邱云飞情绪不高,以及他的处境,柳秋莎是知道的,现在家里一下子冷清了,连说话的人都 没有,于是柳秋莎就冲邱云飞说:要不让三叔和三婶他们过来住上一阵子吧。

邱云飞没说什么,只是点点头。晚上的时候,由柳秋莎口述,邱云飞执笔给三叔和三婶写了 封邀请信。在这之前,三叔和三婶是来过家里的,那是六零年,大家都知道,那是三年自然 灾害的年月,全国人民都很苦。有一天,柳秋莎接到了三叔托人写来的一封信,信上写道:

芍药,咱们靠山屯遭了大灾了,树皮都吃光了,就差出去要饭了。我和你三婶腿都肿了。 三叔和三婶想你和孩子,有空你回来一趟,带着孩子让我们看上最后一眼吧,晚了怕是看不 上了……柳秋莎读完信,眼泪就流了下来。父母死得早,在她的心里,早就把三叔和三婶 当成自己的爹娘了,老家遭灾了,不,应该说是全国遭灾了,三叔三婶不了解全国的局势, 只在信里说靠山屯遭灾了,她受不了。当下她就决定,把三叔和三婶接过来。

晚上她回来的时候,把信拿出来给邱云飞看,邱云飞看过信,眼圈红了。送柳北时他见过三 叔和三婶,那是两个厚道的农民,没啥说的,那还有啥说的。当下,他同意了柳秋莎的决定 。鉴于三叔在信上说的,腿都肿了,行动肯定是不方便了,柳秋莎便让医院派了一辆吉普车 ,连夜兼程,赶到了靠山屯。果然,三叔、三婶都下不来炕了,他们见到柳秋莎就哭了,他 们一人拉着她的手哭道:芍药,你可回来了,再晚上两天,真的见不到你了。

柳秋莎抽出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泪花说:三叔、三婶,咱们走。

她把三叔和三婶抱到了车上。回城后,她把三叔和三婶先是送进了医院,他们的身体太虚弱 了,等腿上的肿消了,能走路了,她才把他们接回了家。那时,他们一家吃的都是定量, 三个孩子都是长身体的时候。能吃的很,不管怎么说,部队的日子也比地方好过。

每次吃饭的时候,柳秋莎和邱云飞都不吃,装着忙自己事的样子。

三叔就说:芍药,你们两口子还忙啥呀,还不过来吃。

柳秋莎就说:三叔、三婶,你俩带着孩子吃,我还有份文件没看。

邱云飞也说:我还有一份教案没写,你们吃。

两人真真假假地躲在屋里忙乎着。

等孩子和老人吃完时,他们就躲在厨房里吃点剩的,有时连剩的也没有,两人就分喝一碗米 汤。

后为,还是让于三叔和三婶发现了,两人就红着眼睛说:你们这是干啥呀,不是打我们两个 老人的脸么,你们还要工作,不吃饱肚子咋行。

两个老人就要走,态度很坚决,柳秋莎又怎么能让他们走呢?一下子就跪在两个老人面前, 哭着说:三叔、三婶,这就是你们的家呀,有我们吃干的,就不让你们二老喝稀的。当年我 们孩子在你家,你们不也是抠嘴里的饭,把孩子养大么?

柳秋莎说的是实话,也是真话。

从那以后,柳秋莎下班后不急着回家了,医院附近有个菜市场,她一下班,就换上便装去了 菜市场。那会儿,菜市场已经下班了,在那里,她总能拣到点菜帮菜叶什么的。刚开始还行 ,后来,连菜帮菜叶也捡不到了,那时,全国人民,都在忍饥挨饿。

周末的时候,三叔和三婶就带着柳北和柳南去郊外,那里有田地,田地刚刚收获,他们顺着垄沟走,总会拾到一星半点的颗粒什么的。日子,总算过了下来,那一次,三叔和三婶在 家里住了一年后,后来呆不下去了,三叔和三婶告辞了。

三叔拉着柳秋莎的手说:芍药,我们住不下去了,你们的日子也紧巴,我们回去,农村地方 大,总能找到填巴嘴的嚼咕,不像你们城里。

柳秋莎就不好再留了,买了车票,一直把两位老人送到了火车站。火车开动前,三婶拉着柳 秋莎的手说:芍药,是你把我们救活了,你比亲闺女还亲。

三叔说:那可不咋地,亲闺女也没这么管过我们,以后有啥为难着灾的,就回靠山屯,我们 养活你们一家。

三叔这句话,最后终于应验了,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了。

三叔和三婶终于来了。他们这次不同上次,他们精神饱满,还提来了大包小包的农村特产。 三叔说:这是今年新下来的高粮米,老家的高粮米,可香了。

三婶说:这是粘米,等着腊八时熬粥喝。

………

三叔和三婶打量这个家时,才发现这里已经是人走屋空了。等三叔和三婶得知柳北和柳南都 去当兵时,两个人的心也空了。三叔就抹一把脸说:两个孩子可受罪了,受死罪了。芍药, 你咋那么狠心呢,让孩子小小的年纪就受苦去。

三叔和三婶把柳北和柳南带大,他们对两个孩子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不放心孩子。

柳秋莎就笑着说:让她们出去锻炼锻炼,省心。

说完便找出一些两个孩子的来信,让三叔和三婶看。不知为什么,两个孩子走了,都很少给 家里来信,隔上一个月两个月的,报上一份平安,信写得更少。柳北每次来信都寄给爸爸, 从来不给母亲写信。

三叔和三婶看到了信,如同看到了孩子,他们不识字,看不懂信,但仍把那些信,一封封地 掏出来,眼巴巴地看上一气,不断地说:你看这两个孩子出息的,信写得这么好。

柳秋莎和邱云飞,每天还要上班,柳东去上学,家里就剩下了三叔和三婶,两人闲得发慌, 就出去转一转,这一转就转出了内容。他们看到家属院门前,有很多空地,种着一些花花草 草啥的。

于三叔背着手冲三婶说:你看,这么多地闲着,加起来得有好几亩。

三婶也说:可不是咋的,少说也得有三亩。

三叔说:这城里人真败家,要是种上苞米,少说也能打上几百斤。

三婶也叹气,摇头,很可惜的样子。

三叔就和三婶商量:要不这么地,咱们反正也是闲着,把地给收拾出来,让芍药明年春天抽 空把地种上,长出点苞米,让孩子们啃啃青,吃个新鲜。

两个人的意见一致,说干就干。还没干上多会,便来了两个战士,他们态度很不好地说:干 什么,你们这是破坏公物知道不知道?

三叔就说:瞧你这孩子说的,这咋是破坏公物呢,我们这是开荒,明年种上苞米,让你们啃 啃。

战士们不听他们乱说,把两人推推搡搡弄到了管理局。直到柳秋莎下班回来,才把三叔和三 婶接回来,弄得柳秋莎冲管理局的助理又是赔理又是道歉的。柳秋莎冲三叔和三婶哭笑不得 地说:这是营院绿化,不能给拔。

三叔就说:绿化点苞米,高粱多好,种啥花呢,能看不能用的。

从那以后,三叔和三婶再也不敢乱动那些花草了。看还是看,一边看一边摇头说:这城里人 竟干些不着调的事,这国家搞不好,都是城里人闹的。

他们不仅看出了这些浪费的花草,还看到许多城里人没事可干,满大街地贴大字报,还喊口 号,口号通过大喇叭广播出来,很是洪亮,震得三叔和三婶的耳朵轰轰的。

那天晚上,三叔和三婶就认真地冲邱云飞和柳秋莎说话:我们要回去了,这城里太乱,乡下人受不了。

柳秋莎挽留了半晌也没挽留住。

第二天,正好是个周末,两个人一起把两位老人送上了火车。这回于三叔说:芍药,你听好 了,城里人这么折腾,早晚得出事,要是城里呆不下去了,就回老家靠山屯,有你叔吃干的 ,就不让你们全家喝稀的。柳秋莎就笑着说:知道了,等过两年,我们全家回去看你们。

列车开走了,带着三叔、三婶的惊惧和遗憾。

柳秋莎和邱云飞的日子还得往下过。

医院里揪出了两个学术权威,都是延安时期的老医务工作者,跟当年的马院长一批从苏联医 归国的。现在他们成了靶子,弄不好还会给定为苏联特务,隐藏在军队医院的特务。

柳秋莎显得很茫然,她是一院之长,每次开会她都得到场,于是,柳秋莎就感到很累。

邱云飞已经成了学院走白专道路的代表人物,检查接着写,一份接一份的,每份都不能过关 。终于,灾难降临了。(未完待续)

相关小说:魁星踢斗慕容家的少奶奶:痴心绝对媚乱天下混在隋唐爱在盛唐修真者在异界寻找人类小市民的奋斗傲笑归元校园异能王